一、精细整地
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水肥能力较弱,须根的破土能力弱,分布范围小,集中在耕作层内,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因此大蒜田要求深耕,农民总结为“土壤不深翻,蒜须无处钻”,“耕的深又早,蒜头长的好。”大蒜田整地质量应达到“早、平、松、碎、净、墒”的要求。大蒜忌连作,也不宜和葱蒜类蔬菜重茬,否则会造成植株细弱,叶片变黄,病虫害加重。春播大蒜,通常以玉米、豆类、瓜类、番茄、马铃薯等作前茬。
二、播种
1、品种选择 选百瓣重400克以上的良种。例如:安国紫皮蒜:大蒜外皮为浅紫红色,每头4~6瓣,生长势强,适宜春种,植株粗壮,叶肥大,叶色深绿,抽薹率较高,蒜薹粗而长,品种好,耐贮藏,适宜用做蒜头、蒜薹栽培。 永年大蒜:蒜头肥大,辣味浓厚,每头5~6瓣,生长健壮,耐寒性强,抽薹率高,蒜头、蒜薹产量高,耐贮藏。
2、种蒜选择与处理 选择色泽洁白、顶芽肥大、无病无伤的蒜头,淘汰断芽、腐烂的蒜瓣,按大中小分级,分别管理。去掉蒜皮和干缩的茎盘,以利吸水和幼土。
3、播种时期 “种蒜不出九, 出九长独头”。春播大蒜以土壤化冻为标志,进行顶凌播种。
4、播种方法和播种密度 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插种和开沟播种。播种适宜深度4~5厘米,行距15~20厘米、株距7~10厘米,亩栽3~4万株,亩用种100~125公斤。
三、田间管理
1、追肥浇水 大蒜整个生育期至少要浇三次水。第一次浇水在5叶期,这时蒜母的养分已经用完,幼苗开始独立生长。大蒜5叶期坐薹分瓣,需要大量水分,缺水会使花芽及鳞芽干瘪,产生大量青蒜,蒜薹、蒜头产量降低。第二次浇水在8叶期,这时大蒜即将抽薹,迎薹浇水不仅能使蒜薹粗壮,提高蒜薹产量和质量,而且能刺激蒜头同时生长。第三次浇水在收薹后,这时蒜头迅速膨大,需要大量水分促进细胞分裂。 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浇水时,每(亩)可追饼肥50~100千克,或碳酸氢铵15千克。第二次浇水时,每(亩)可追施氮素化肥15~20千克;也可以用500倍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同时用1 000倍液灌根。第三次浇水,可根据苗情追施速效肥。
2、中耕除草 松土、除草一般要进行4次。第一次在蒜苗有3片展开叶时为好。隔4~6天后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以浅锄、除草、保墒为主。锄时要本着头遍深、2遍浅、3遍4遍不伤根的原则。这是因为幼苗期根系下扎,深锄不致伤根,且深锄疏松土壤有利根系发展,提高地温;也可防止杂草萌发生长,起到保墒的作用。到谷雨时,大蒜须根横展可过10厘米,锄时要注意,不要划破母瓣和假茎,以免后期形成异形株体,影响质量和产量。
四、适时收获
1、蒜薹收获 从蒜薹露出到收获需15天左右。当蒜薹露出叶口7~10厘米,尖端打弯,花苞变白时是蒜薹收获的最佳时期。采薹应在晴天中午进行。
2、蒜头收获 在蒜薹收获后2O天,叶片枯萎,假茎松软时收获蒜头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