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是太湖平原重要的家畜之一,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为稀有白色羔皮羊品种,具有早熟、四季发情、一年二胎、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改良后有理想产肉性能、耐高温高湿等优良性状,分布于我国太湖地区,终年舍饲中国羔皮用绵羊品种,产后1~2日宰剥的小湖羊皮花纹美观,著称于世。湖羊也是世界著名的多胎绵羊品种,在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被农业部被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
形态特征 :湖羊体格中等,公、母均无角,头狭长,鼻梁隆起,多数耳大下垂,颈细长,体躯狭长,背腰平直,腹微下垂,尾扁圆,尾尖上翘,四肢偏细而高。被毛全白,腹毛粗、稀而短,体质结实。
畜牧学分类上为羔皮、肉食兼用的粗毛羊。湖羊在太湖平原的育成和饲养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受到太平湖的自然条件和人为选择的影响,逐渐育成独特的一个稀有品种,产区在浙江、江苏间的太湖流域,所以称为“湖羊”。 品种形成于12世纪初,由蒙古羊选育而成。具短脂尾型特征,公、母羊均无角,体躯长,四肢高,毛色洁白,脂尾扁圆形,不超过飞节。终年繁殖。小母羊4~5月龄性成熟,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可两年产3胎,每胎产羔2~3只。泌乳量多,羔羊生长迅速。成年羊每年春、秋剪毛两次。 湖羊在太湖平原经过长期驯养,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繁殖率高。三中全会以来,农民饲养湖羊的积极性很高,湖羊存栏数大增,通过选种、人工受精和科学管理,湖羊的体质和羔皮的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小湖羊皮是我国传统出口特产之一,它与其它绵羊羔皮不同,初生的羊羔毛色洁白、光泽很强、有天然波浪花纹、皮板轻软,是世界上稀有的一种白色羔皮,硝制后可染成各种颜色,制成妇女的各式翻毛大衣、披肩、帽子、围巾等,深受国外消费者欢迎。
生活习性 适于舍饲,湖羊的祖先原为放牧的蒙古羊,迁移到江浙一带圈养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湖羊的这一特性有利于工厂化生产肥羔。
湖羊的繁殖季节一般安排在春季4-5月配种,秋季9-10月产羔,一年二胎。但一部分羊也可适当调整繁殖季节,安排在9-11月配种,次年2-4月产羔,以实现“二年三胎”。但秋配春产的羊不宜留种,只准用于肉羊生产。湖羊性成熟早,四季发情、排卵,终年配种产羔。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可实现二年三胎,每胎一般二羔,经产母羊平均产羔率2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