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又叫小豆、红豆、小红豆,是人们喜食的杂豆,多作为粮食和副食品,也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
红小豆的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红小豆忌连作。多年连坐病害加重。而且抑制根瘤菌的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应实行轮作。
1.品种选择
可选择种植天津红、大红袍、唐山红、保876、京农5、京农6等品种,以上这些品种的光泽度好,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强。
2.整地
红小豆不耐涝,较耐瘠薄。应选择前茬种植玉米、小麦等中等肥力的禾本科作物地块,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茬。低洼地必须注意防涝。选地时特别需要注意上年没有使用过阿特拉津、豆磺隆、广灭灵、普施特等长效农药的地块,以免产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红小豆拱土能力较弱,要求精细整地,整平耙碎,早春顶浆打垄,及时镇压,保持土壤墒情。
3.施肥
(1)农家肥。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
(2)种肥。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4~5公斤;或者施入含量为48%的硫酸钾型复合肥25公斤,可根据土壤肥力和实际生产情况增减肥料用量,采取底肥一次施足,满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要。种肥分施,防止烧种烧苗。
4.种子处理及播种
(1)种子处理。为防治苗期病虫害,用种子质量0.2%多菌灵+用种子质量0.1%辛硫磷拌种。
(2)播种。
播种期:红小豆是喜温作物,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度,最适发芽温度为14~18℃,因此播种不能过早,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15℃以上,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播种。大约在6月中、下旬左右。
播种密度:开沟条播,行距65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3~4厘米,播后及时镇压。
播种量:播种量一般每亩2~2.5公斤,亩保苗1~1.5万株。
5.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及中耕。苗出齐后及时间苗,第一复叶期定苗
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铲耥,要深耥少覆土,防止压苗,有利于提高地温。第一次铲耥后1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铲耥。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后期拔一次大草。
(2)追肥。红小豆生育期较短,在结英鼓粒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十分显著。一般在红小豆初花期,每公顷应用磷酸二氢钾3公斤与强力多维生根壮苗剂与高能肽兑水混匀后进行叶面喷雾,药液重量在500公斤左右,可起到促进红小豆花芽分化,提高结实率的效果。在红小豆末花期,根据红小豆长势喷施绿野神等植物营养调节剂,促进红小豆植株生长,提高产量,籽粒色泽好,提高商品质量。
(3)灌溉。红小豆生长期需水较多,尤以开花前后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如过分干旱,则显著减产,因此在干旱年份有条件的应灌水。
(4)化学调控。如果红小豆顶上部生长旺盛,需进行化学调控,使株高不超过80厘米,防止倒伏,每亩可用多效唑60克,在花荚期喷施。
6.中耕除草
要在幼苗出齐后及早进行人工铲地2~3遍,在封垄前结束。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各进行1次人工除草。
7.病虫防治
危害红小豆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及红蜘蛛。蚜虫防治:每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克+2.5%溴氰菊酯乳油4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红蜘蛛防治:每亩用8%中保杀螨乳油50毫升+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克或40.7%毒死蜱乳油50毫升+24.5%阿维菌素兑水喷雾。
8.收获
红小豆成熟期不一致,往往基部荚果已呈黑色,而上部的荚果还呈青色或尚在灌浆,收获适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三分之二的荚果变黄时,过晚易裂荚。采收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严防在烈日下作业,避免机械性炸荚,降低田间损失率,做到颗粒归仓。收割后在田间晾晒3~4天,豆荚全部变黄白色,籽粒达到固定形状与颜色,水分18%左右时运回晒场用磙子压或用脱粒机立即脱粒,不要堆成大堆,以免长时间存放发生霉变,影响色泽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