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管理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技术环节,生产中存在盲目施肥灌水、大水大肥、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投入加大而产量、品质下降。目前我省甘薯正处于栽植期,根据近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推荐水肥管理措施如下:
一、施肥
根据调研和试验示范总结,目前生产中存在“基肥过量、追肥不足,氮肥过量、钾肥不足”的问题。滴灌技术的应用为根据甘薯全生育期营养需要而合理施肥提供了保障。施肥总原则应掌握“控氮稳磷增钾”。针对存在问题,根据不同地力推荐施肥方案如下:
低等肥力:全生育期施N 10-15公斤/亩,P205 8-10公斤/亩,K2O 16-20公斤/亩。其中底施P205 8-10公斤/亩、N 5-8公斤/亩,K2O 8-10公斤/亩;薯块膨大期追施K2O 8-10公斤/亩,看后期田间长势情况追施N 5-7公斤/亩。
中等肥力:全生育期施N 5-8公斤/亩,P205 8-10公斤/亩,K2O 10-15公斤/亩。其中底施P205 8-10公斤/亩、N 3-4公斤/亩,K2O 5-7公斤/亩;薯块膨大期追施K2O 5-8公斤/亩,看后期田间长势情况追施N2-4公斤/亩。
高等肥力:全生育期施 N 3-5公斤/亩,P205 5-8公斤/亩,K2O 5-10公斤/亩。其中底施P205 5-8公斤/亩;薯块膨大期追施K2O 5-10公斤/亩,看后期田间长势情况追施N 3-5公斤/亩。
另外,根据不同地力每亩底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对甘薯高产稳产、提高品质有很重要作用。对没有滴灌条件,后期无法追肥的,为防止茎叶早衰,可用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1次,喷2-3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
地力分级以土壤化验分析为准,也可参考亩产小麦500公斤以上的地块为高等肥力,300-500公斤为中等肥力,300公斤以下为低等肥力。
二、灌水
1.定植后(缓秧水)根据墒情和不同土质每亩滴灌10-15立方米水,缓秧水不宜过大,以满足缓秧为宜,水大可导致地温降幅较大,影响缓秧期生长。如在栽秧后30天内无有效降雨,可于移栽30天前后按每亩5-10立方米水再次滴灌。
2.生长期根据田间墒情和长势结合追施肥料,每亩每次滴灌10-15立方米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