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疏菜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绿色成为对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黄瓜富含维生素及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消费者餐桌需求很大。
棚室黄瓜连年重茬,再加上菜农缺乏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导致黄瓜病虫害为害严重,影响大棚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鉴于此,笔者对黄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试验,取得极好的效果,现将绿色防控技术总结如下
:
1 棚室黄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棚室栽培因特殊的温湿度环境条件,给黄瓜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棚室黄瓜病虫害具有流行、扩展快,为害后果严重等特点。一旦不能快速及时防控,会造成黄瓜减产及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下。
2 棚室黄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
2.1.1 消毒
土壤消毒。在棚内蔬菜轮作时,采取水淹,高温闷棚等措施,杀死残留在棚内土壤中的病虫。
种子消毒。用 300 倍液福尔马林浸种 1.5h,洗净催芽播种,防枯萎病、早疫病等病害。
苗床土壤消毒。用 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与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1 :1 混合,210g/667m2施入苗床。
2.1.2 栽植抗病品种。育苗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座瓜节位低、早果性好、抗病力强、商品经济效益好的品种。
2.1.3 培育壮苗。适期播种,控制播种密度,保证疏密度,使秧苗通风透光良好。苗床采用高垄宽窄行定植,垄高 15cm,垄宽 30cm,宽行垄距 80cm,窄行垄距 40cm。调整好苗床光照、温度,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治,培育无病苗。
2.1.4 实行轮作及科学施肥。棚内蔬菜进行 2 年轮作,减少初侵染来源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按照黄瓜对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需求,施用化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
2.1.5 秧苗移栽。移苗前进行药物喷洒消灭病虫。栽后及时叶面喷肥,促进营养体的健壮生长,有效预防各类病害的发生。
2.2 黄瓜病虫害生长期防控技术
2.2.1 棚内温湿度调控。大棚栽培黄瓜,棚内高温高湿,同时通风透光条件差,极易造成黄瓜病害流行、暴发。根据病害发生流行的条件,对大棚内的温湿度合理调节,可以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危害,从而达到促进黄瓜生长的目的。每天早上 8点通风 50 分钟,然后关闭,使温度升高至 28℃以上,不超过35℃,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12 点通风使温度降至 25℃以下,不低于 20℃,可保证大棚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控制病害的发展。
2.2.2 科 学 施 肥。 秧 苗 移 栽 前 棚 内 施 腐 熟 的 有 机 肥5000kg/667m2,同时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50kg/667m2。黄瓜生长的中后期随浇水冲施生物冲施肥 10 kg/667m2,同时进行叶面喷肥,延长黄瓜采收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
2.2.3 科学浇水。根据棚内土壤墒情和黄瓜需水特性,适当浇水,浇水可选择晴天上午 10 点前进行,采用滴灌或膜下浇水等方式。
2.2.4 提高光照使用率。及时观察棚膜的透明度,如棚膜上灰尘较多,应进行清扫,保证棚膜透光率 ;依据天气情况早揭晚盖草苫,保证阳光照射时长 ;棚内北墙挂1.5~2.0m镀锌反光幕,以增光提温,促进黄瓜健壮生长,减轻病害的发生。
2.2.5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和病残体。发现病叶、病残体及老叶及时摘除,一来可提高棚内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 ;二来可减少病原菌,从而有效控制棚内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2.6 杀虫灯诱杀。棚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 1 台 /667 m2,高度不超过 120cm,白天关夜间开,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 20 余种害虫,棚内杀虫效果显著。
2.2.7 有色板粘杀。棚内黄瓜行间或株间悬挂 30cm×40cm 黄色粘板,每 667m2放置 40 片,可有效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减少菜农喷药次数,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2.2.8 生物防控。4% 农抗 120 水剂 400 倍液防治黄瓜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 ;细菌农药 BT 可湿性粉剂30g/667 m2可以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等幼虫 ;2.5% 浏阳霉素悬浮剂 1000 倍液可防治菜蛾、红蜘蛛等害虫 ;1% 武夷菌素水剂 100 倍液可有效防治白粉病、黑星病、灰霉病等 ;95%新植霉素 1000 倍液对黄瓜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显著。
2.2.9 化学药剂防治。当棚内病虫害发生较重,喷施化学农药可快速消除病虫为害,确保黄瓜产量和品质。基于棚内独特的温室环境,黄瓜病虫害发生时主要采取熏蒸法和粉尘法,其次采用喷雾法。 可根据棚内黄瓜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杀菌剂主要有 45% 百菌清烟剂(粉剂)、10% 速克灵烟剂(粉剂)、6.5% 万霉灵粉剂、50% 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5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 1500 倍液、50% 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2000 倍液、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77% 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等。杀虫杀螨剂可选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25% 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200 倍液、1.8% 阿维菌素乳油 2000 倍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