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花生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提早播种,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饱果率,可提早上市,增产增收。
一、前期准备
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备好地膜:优种是一播保全苗、壮苗的关键,是提高质量,改善品质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要选用冀花3号、冀花2号、冀花4号、鲁花14等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晒、粒选。地膜选用厚度为0.05-0.08毫米,亩用量为40公斤左。 2、整地、施肥、造墒:一般选择适宜花生种植的壤土、沙壤土,注意.轮作倒茬,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为佳,以防治土壤养分余缺失调和病虫害扩展蔓延。科学施肥,施肥氮、磷、钾比例为1:1.5:1.5-2,在中等肥力地块,获得高产要亩施粗肥3-5方(腐熟的鸡粪或圈粪),二胺20-25公斤,尿素20-22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硼沙1公斤,硫酸亚铁1公斤或复合微生物有机肥100公斤左右。
花生施肥方法:应深施和全层施,将全部圈肥、钾肥和2/3的氮、磷化肥混合铺撒,结合秋、冬耕施于15-25厘米土层内。其余1/3氮、磷化肥结合早春耕施于5-15厘米土层内。冬耕未施肥的,可将全部圈肥和钾肥及2/3氮、磷化肥于早春耕深施,其余1/3氮、磷化肥结合播种前整地施于5-10厘米土层中。
二、适时播种覆膜、合理密植
华北地区 播种适宜时间为4月10日-15日,即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播种密度按大小行种植,整地方式依据当地种植习惯,采用先覆膜后播种或先播种后覆膜或机械一次播种覆膜均可。一般畦宽(沟底到沟底)85-90厘米,畦面宽55-60厘米,畦体高10厘米,每个畦面种植2行花生,大行距55-60厘米,小行距30厘米,平均行距42.5-45厘米,穴距14.5-15厘米,每穴2粒。要根据花生品种特性,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一般种植密度不低于10000-13000穴/亩。严格播种质量,一般播深3厘米,覆土严密。播种后,用50%乙草胺除草剂100-15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洒,然后覆膜,膜要平、紧、严、实,以防风揭膜,造成跑墒降温。
三、生育期间管理
生育期间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管理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1、前促:进入开花期浇水,促花保针,提高结实率和荚果整齐度。(浇水视天气进行,干旱、晴天浇水)。
对基肥不足的地块,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7.5公斤。对缺铁地块(症状是心叶发黄)结合浇水喷施0.2-0.3%硫酸亚铁或0.2-0.3%硫酸亚铁1%-2%尿素混合水溶液,每亩50-75公斤。
2、中控:主要是指高水肥地块植株生长旺盛并有徒长趋势时采取控制措施,花生结荚期正处雨季,当盛花期荚果呈鸡嘴形,叶色浓绿,植株生长至35-40厘米,有旺长趋势时及时用15%的多效唑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徒长,一般在7月10日左右。
3、后保: 由于地膜覆盖,花生生长发育早,后期易出现早衰,在花生结荚期至成熟期,进行根外追肥尿素7公斤左右。要防止叶斑病的发生和叶片因缺乏营养而早衰。措施是:叶面喷施多菌灵、代森猛锌、波尔多液(生石灰:硫酸铜:水=1:1:100)等防止叶斑病的发生;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水溶液,或商品微肥水溶液均能防止叶片衰老。
四、花生病虫害防治:
提倡农业防治为主
1、倒茬。最好是水旱轮作,或在上冻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水分饱和状态3天。
2、冬前深耕并拣拾越冬幼虫。
3、在6月上中旬,成虫交尾产卵盛期进行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每晚7点在花生地5-10米插一排杨树、榆树、山楂树等毒枝诱杀成虫,降低虫口量。
五、适时收获
花生成熟后能否及时收获是保证花生丰产又丰收的重要一环,花生成熟的标志是植株上部有几片绿叶,中部叶片变黄,下部叶片脱落,荚果网纹清晰,具有本品种特性。收获时间,在品种相同条件下,地膜花生可提前7-10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