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茬甜瓜栽培管理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越冬茬甜瓜栽培管理

    刘君 1062 阅读 2021-09-27 发布时间

    一、定植管理

    1.定植技术

    1)甜瓜在定植前7天苗床内不要再浇水。

    2)定植时首先要注意天气预报,选择冷尾暖头、无风天气的上午10点左右开始定植。

    3)定植前2天在瓜地挖穴后喷洒1次400倍高美施,缓苗后再喷1至2次,可使幼苗生长良好。

    4)挖穴的深度以营养土块或营养纸袋放入穴内后上部与地面齐平为度,而且穴底呈龟背状,以免吊根密度按株、行距定穴。

    5)栽苗时,注意做到不伤根,不散坨(不准用手用力按土块),保护子叶。栽苗封土后露土胚轴2厘米左右为宜,埋得过深地温低,不利幼苗生长,埋得过浅,土坨露出地面,不利浇水,易伤苗。

    6)栽后按穴浇水,水要浇足,最好次日重浇1次。浇水后覆土保墒。且忌大水漫灌,以免降低地温,发生僵苗。定植时最好在土坨周围抓入2至3把沤制好的有机粪土,可促进幼苗发育。定植气温较低时最好采用“水稳苗”的办法,即穴内先浇水,当水渗下一半而又尚未完全渗下时,将苗放入穴内,然后再围粪土、填土、不需另浇水,这样有利于地温回升。

    7)在定植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是非常必要的。

    8)定植后覆盖地膜,将边压严,对提高地温,促进早熟效果很好。

    二、定植后管理

    1.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保持白天30~32℃,夜间17~18℃。缓苗后至开花坐果前,白天一般保持25~30℃,夜间15~18℃。开花授粉期白天保持25~28℃,夜间18℃。果实膨大期白天保持28~32℃,夜间16~20℃。气温高于32℃或低于10℃,对坐果和果实膨大不利。果实成熟期应使昼夜温差达12℃以上。

        各个时期土壤湿度(最大持水量)的控制标准是:定植至缓苗为70%~80%;缓苗至坐果65%~70%;果实膨大至定个(停止膨大)80%~85 %;成熟期55%~60%。结合天气状况和品种成熟时间,采收前10天左右控水,以不出现萎蔫为度,防止甜瓜品质急速恶化。

    2.水分管理

    浇水应因地制宜,看天、看地、看苗势进行。总的要求是:苗期低温,发育慢,宜少浇水蹲苗;坐瓜后浅水勤浇,保持土壤见湿见干;成熟前为提高瓜的含糖量,便于贮藏运输,应尽量控制浇水。所以在山东省栽培厚皮甜瓜一般在定植后浇一遍缓苗水,开花前浇伸蔓促纽水,坐瓜后浇膨瓜水。水量河过大,不要淹没茎、叶、瓜,更不能漫过高畦顶面。田间最大持水量坐瓜前为60%,瓜膨大期70%至80%;瓜成熟期为5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厚皮甜瓜在坐瓜后,尤其是瓜成熟期,植株及瓜怕多雨水或瓜田积水,易造成病害迅速蔓延,导致绝产或减产。所以应及早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

    3.吊蔓整枝

    当小苗长到二叶一心时摘心,促发子蔓。当子蔓长到4叶时定植。定植后保留一根健壮的子蔓、吊绳。当子蔓长到20片叶时,掐尖抹杈,只保留由下至上的第11至13节上的杈做孙蔓,视其座果情况保留两个孙蔓上的瓜,或每株只留一个瓜,去掉全部水杈。座瓜后(鸡蛋大小)瓜前留2片叶掐尖

    4.追肥

    除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外,必要时,还要进行追肥。一般在幼苗期和坐瓜期各追肥1次。苗期追肥应在摘心后,在幼苗周围开小沟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硫铵5公斤或尿素3公斤。坐瓜后除每亩用50公斤腐熟饼肥作追肥外,还可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瓜膨大期可叶面喷施磷钾肥,如0.1至0.3的磷酸二氢钾液或过磷酸钙、草木灰浸出液,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三、收获

    甜瓜品种繁多,成熟期也不尽相同。一般薄皮甜瓜早熟品种授粉后22至25天成熟,中晚熟品种35至40天成熟;厚皮甜瓜早熟品种35至45天成熟,中熟品种45至55天成熟,晚熟品种65至70天成熟,白兰瓜多数在45至50天成熟。甜瓜成熟的特征是:⑴瓜皮鲜艳、花纹清晰、充分显示其品种固有色泽,网纹品种则网纹硬化突出;⑵果柄处茸毛脱落,果脐附近开始发软;⑶白兰瓜、黄蛋子等品种果蒂处产生离层,瓜蒂开始自然脱落;⑷开始发出该品种所特有的香味;⑸用指弹瓜面会发出空浊音;⑹果实放水中会半浮于水面。为提高品质和耐储运性,采摘前的4至5天应停止灌水和施肥。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