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从初见饱果到收获的40~50天为花生生育后期。这段时间花生的生育特点是:整株开始落黄,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荚果逐渐充实饱满。这一时段果重增加量占总果重的50%~70%,因此,对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也不能忽视。
田间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根外追肥:花生生长后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逐渐减少,但是此时花生下部叶片逐渐脱落,只有几片鼎业是功能叶片,茎叶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往往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为了增强叶片功能和延长光合作用,应在结荚后期进行根外追肥,一般用1%的尿素溶液加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对维持顶叶功能时间及提高荚果饱满度都有重要作用。
2、遇旱浇水、遇雨防涝:虽然此期耗水量不多,但是遇到干旱,则会引起顶叶脱落,茎枝枯萎,降低饱果率,导致减产。因此,当土壤水分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40%时,就要立即浇水。9月上旬因干旱浇一遍水的花生比不浇水的花生增产20%以上。但要注意的是浇水应小水沟灌或喷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如果此期秋雨过多,田间积水严重,要及时排水,防止花生烂根,烂果。
3、防治叶斑病和锈病:花生后期的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和锈病。花生叶斑病的发病高峰在收获前的20~30天。发病后花生叶片早落,植株早衰,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一般用12.5%的烯唑醇可视性粉剂40~50克/亩,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连喷2~3次。花生锈病是一种爆发性流行性的病害,特别是在雨水多的年份,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当田间发病率达到15%~30%时,可用药剂防治。一般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