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地区,种鹅的繁殖期一般从10月中下旬开始,到次年4月底前后停止。种鹅的繁殖期基本处于一年中外界温度较低的季节。
繁殖期种鹅的饲养管理目标:保持良好的体质、提高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降低饲养成本。
一)、繁殖期种鹅的环境管理
1、光照
繁殖期种鹅的光照时间控制为每天14小时,一般可以在早上6点开灯,晚上8点关灯。白天利用自然光照,早晚用灯泡补充光照。繁殖期的种鹅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光照刺激,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反而有可能会使产蛋率下降。
种鹅从加料开始,每周增加光照时间0.5~1小时,直达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4小时。以后维持到产蛋结束。光照强度按每平方米5~6瓦灯泡(带罩)、高度离地2米计算。
2、温度
在种鹅繁殖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低温(甚至是寒冷)季节,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是维持产蛋率、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措施。如果外界温度低于-5℃就要推迟上午放鹅出圈的时间。尤其是在寒风凛冽的日子,让鹅群呆在鹅舍内是很有必要的。
在种鹅生产中,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是要注意预防气温突然下降对鹅群造成的不良影响。许多时候,一旦有风雪天气出现,气温突然降低,就会引发种鹅产蛋率的明显下降。
繁殖期的后期外界气温较高,这时要注意采取措施缓解高温的影响。
高温对对鹅繁殖力的影响很大,一般的鹅在夏季都停产。在初夏时期的高温对公鹅的精液质量影响也很大,而且也减少公鹅的配种次数,因此在初夏季节鹅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保证充足的饮水,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鹅舍和运动场应有树荫或搭盖遮荫棚。在我省一些地方,夏季采用降温措施后能够使种鹅的产蛋期拖延至7~8月份。
3、保持鹅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保证鹅群健康和高产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鹅的繁殖季节大都处于冬春季,外界气温低,鹅舍的通风受限制,容易造成鹅舍内空气污浊。在生产实践中,由于鹅舍内空气质量差而影响鹅健康的情况发生的比较多。
一般来说,鹅具有耐寒怕热的习性,较低的温度不会对种鹅的繁殖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冬春季在温暖无风的日子,可以让鹅群到室外运动场活动,室外的空气质量要比室内好很多。而且,当鹅群在运动场活动的时候可以打开鹅舍的风扇、门窗进行通风以排出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
保持鹅舍内垫草的干燥也是保持室内良好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垫草潮湿的时候,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在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气体,导致室内空气的污浊。另外,潮湿的垫草也容易发霉。
4、环境湿度
尽管鹅是水禽,但是环境潮湿并不利于鹅的健康。保持鹅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是保证鹅群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鹅采食较多的青饲料,排较多的稀粪,加上鹅喝水的时候喜欢把水甩到水槽外,还有鹅群从水池中洗浴后常常是羽毛上粘有大量的水珠,到运动场或鹅舍后把水珠抖落到地上,所有这些都很容易把垫草和地面弄湿。这是需要认真对待,采取恰当处理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