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果锈,即苹果果锈病,危害严重时果面粗糙、锈斑连片,病害发生率在80%以上,是苹果果实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1、症状与发生
苹果果实发病时可在果面着生形状不规则木栓层,呈锈褐色,其边缘较明显,无光泽,质地粗糙,严重时锈斑连成片状。果锈在苹果果实的整个发育期都可产生,但以苹果落花后2-6周,尤其以花后11-30天发生最为严重,为果锈病发生的敏感时期。从发生区域来看,苹果果锈病多发生在滨海地区,或春季低温多湿地区。
2、防治措施
(1)栽培抗病品种
在果园建立时,尽量选择抗病害较强的品种,如富士系列的石富短、映红等短枝型品种,无锈或少锈的丰帅、SGP-1、王林1号,以及秦阳、鲁丽、玉冠、瑞香红等优异苹果品种。对于已建果园个别果锈严重的树体,亦可通过高接换优的方式对大树进行树体改造,利用抗锈品种来减少果锈的发生。
(2)加强栽培管理
做好花期管理 特别是要预防低温,在苹果开花前或谢花后喷施易发生霜冻的天气,用喷水的方式预防霜冻,这样不仅可提高苹果树抵抗严寒的能力,又可修复并愈合受灭害危害的幼果表皮。
注意合理留果 结合疏花疏果尽量留取中心果,是减轻果锈发生的措施之一。
适时规范套袋 为了防止金冠产生果锈,套袋应尽早些,一般于花后10天开始进行,富士的适宜套袋时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落花后30-35天。在套袋前要及时补充钙肥等,增加果面蜡质的厚度,提高幼果对低温、高湿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以促进幼果生长,还可有效地减轻苹果果锈病的发生程度。建议套袋时尽量采用的优质果袋。
(3)谨慎用药
合理选择药剂 幼果期尽量少使用易致果锈病的化学药剂如波尔多液,建议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它们对果锈病的防控效果非常好。可在落花后第2天、30天、45天时分别喷施防锈灵。
配制有效浓度 幼果期喷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规定进行科学配制,切不可盲目擅自加大药剂配制浓度,以免对幼果产生药害。例如:M-45可湿性粉剂浓度应控制在800-1000倍液为宜。
安全喷施方式 在幼果期需喷药时,避免使用高压药箱喷药,喷头尽量要离幼果保持在50厘米左右,喷头喷孔尽量要细使药液雾化,然后均匀喷洒,这样可减少喷药对幼果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