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条件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条件

    李树卿 129 阅读 2023-09-28 发布时间

    林下栽培食用菌适宜树种的依据是食用菌在出菇阶段需要一定强度的散射光,凡是能遮住强光的阔叶树或果树均可。本书主要以杨树人工林为主,发展速生杨林下栽培食用菌,其它树种不作介绍。杨树人工林的林木株行距以4m×4m为好,3m×5m亦可,但最终要求郁闭度0.8为宜。

    一、适宜开展食用菌栽培的地点

    选择开展林下栽培食用菌地点的原则,是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规模连片。栽培食用菌需要一定的水,要选择有水源的地方。生产规模要大并连成片,只有成量的产品,才能招商,并逐步构建成食用菌集散地。

    二、适宜林下栽培的食用菌种类

    适宜林下栽培食用菌的种类有平菇、香菇、草菇、鸡腿菇、双孢菇、大肥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鲍菇、猴头菇、灰树花、毛木耳、黑木耳、榆耳、榛子蘑、褐色大肥菇、灵芝、杨树菇等。

    三、简易设施

    为了更好地控制林下栽培食用菌所需的温湿度,在栽培前搭建简易小拱棚(见照片1- 1搭建好并覆膜的小拱棚)。因林分株行距不同,其规格也不同,在株行距为4m×4m的林分内,小拱棚搭建过程如下:

    (一)供水系统

    每1~1.3hm2建一眼井(深120m),以及井房、泵和过滤装置。

    (二)管道系统

    主管道、分流阀门、分管道、细管道(拱棚内供喷雾用)和控制阀门。

    (三)喷雾系统

    水从主管道引至各拱棚前的分管道,再引至拱棚内细管道,细管道沿着并系在小拱棚顶部的10号铅丝上,每隔1.2m安装一套微喷系统(轻雾六件套,市场有售)。

    (四)搭建小拱棚

    食用菌栽培形式因品种而异,地下埋植或直播品种,如鸡腿菇、草菇、双孢菇、杏鲍菇、白灵菇等,需建卧式小拱棚;高温平菇、黄背木耳、香菇等需要立式栽培,在卧式小拱棚中牵引7根铅丝架;生料平菇、杨树菇、灵芝等菌棒叠放,可建立式中型拱棚。

    1、卧式小拱棚  搭建前清理林地杂草、小灌木、石子、废弃物等。在林下行间,沿行间设计小于40m长、1.5m宽的长畦(长边距离树1m),每隔2m,钉3根小木杆,中间木杆净高85cm,两边高30cm,各距中杆75cm,构成一排。每排木杆绑一根长150cm的竹片,高度30cm,其上均匀打七个小孔,从畦的一头固定一根长41m的12号铅丝,串过每排的小孔,固定在畦的另一头,形成七根铅丝架。再用一根14号铅丝,经85cm高木杆顶部分别固定在长畦两端,完成棚架搭建。

    用3m长的竹片,每隔1m将竹片弯成长为1.5m(弦长)的弓形,两端深埋入土内并压实,中间顶上用10号铅丝将微喷绑缚在上面,贯穿各竹片(由畦一头至另一头),完成微喷系统安装。用3m宽塑料农膜罩于弓形竹片之上,每隔4m在膜上再用压膜线固定,压膜线两端固定在土内,卧式小拱棚搭建完成。

    2、立式中型棚  在林间地面清出长48m、宽3.5m的长方形地基,分别在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上每隔4m埋设2.2m长,直径5cm的竹竿26根,深埋50cm形成立柱。立柱上绑缚竹片,其竹片向上拱起不少于30cm,在立柱离地面1m处和顶端各绑缚4m长直径2cm的竹竿,使立柱相互连结,并增加稳定性,拱棚骨架建成。

    在拱棚两侧1m以下张挂防虫网,整个拱棚用塑料农膜苫罩,两端开设进出口门。为加强薄膜稳定,每隔8m加一道压膜线。拱棚四角及中间部位酌情用铅丝与地面固定,建成一个高2m、宽3.5m的立式中型棚。在拱棚顶部沿中线拉一条铅丝,以便架设微喷管道系统。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多根6m长、直径6#的铁管,弯成多个高2.5m、宽2.7m的圆形拱梁,并以铅丝相互牵连,搭建立式中型棚。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