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细整地
突出抓好深耕(松)耙压整地、秆粉碎均匀还田、施足底肥补足底墒、播后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耕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确保播种质量。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5cm为宜,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对没有连续旋耕整地的麦田,旋耕深度要达到15cm以上,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秸秆还田留茬高度10cm以下,做到“切碎撒匀、草土混匀、镇压耙实”。选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或深旋灭草还田,深耕埋草深度应达到25cm以上,深旋埋草深度应达到12~15cm,做到草土混匀,防止富集于播种层。适墒镇压,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墒情适宜时可在播种前后镇压,土壤过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
二、适时晚播
以冬前积温和选用品种特性为基本依据,科学确定适宜播期。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分别为日平均气温16℃~18℃和14℃~16℃;进入越冬期达到壮苗标准分别为主茎叶龄6叶和6叶1心,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冬前主茎叶龄不低于3片叶是晚播小麦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适期晚播进入越冬期至少需要0℃以上积温400℃以上。北方冬麦区适宜晚播期为10月5日~12日,不迟于10月15日;黄淮海北片为10月7日~15日,不迟于10月20日;黄淮海南片地区为10月15日~25日,不迟于10月30日。以培育冬前壮苗为标准,精准确定播量,一般北部冬麦区亩基本苗25万~30万,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20万~25万,黄淮南片15万~18万。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但最多黄淮冬麦区不宜超过35万,北部冬麦区不宜超过40万。
三、冬前管理
1、播后镇压。播前耙平压实,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适时用镇压机镇压,并保证镇压力度和均匀度,做到土壤沉实、种土密接,减少土壤透风跑墒,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
2、浇好越冬水。对缺墒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节水灌溉。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对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每次降雨后及时划锄保墒,保苗安全越冬。
3、做好除草防虫。利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较重的麦田,选用适宜药剂兑水拌细土,结合锄地施入土中。同时加强冬前麦田管护,杜绝畜禽啃青,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