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第一餐,吃饱喝足最关键。浇好春季第一水、追好返青拔节肥,是促根壮蘖、培育健壮群体的关键措施。各地应加强墒情监测,立足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及早施策,以促为主,分类管理,精准灌溉,科学施肥,促进小麦早生快发,抗逆增产。
1、对于干旱缺墒、苗弱、群体不足且受冻害的麦田
要及时小水灌溉,畦灌每亩灌水不超过30m3,有喷滴灌条件的每亩灌水15—25m3,结合灌水施用少量磷酸二氢钾、尿素、硝铵等速效肥料,缓解旱情,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健壮群体。灌水应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进行,避免根层土温急剧降低。第二水在拔节后期进行,结合灌水追施尿素、硝基肥等速效氮肥6—8公斤/亩。开花期浇第三水,随水追施水溶肥、液体肥7—10公斤/亩。
2、对于冬前旺长且叶片受冻的麦田
应及早镇压、缓给水肥,促控结合,培养合理群体。
3、对于墒情适宜未受冻麦田
一类苗麦田,推迟至拔节期灌第一水,随水追施尿素10—13公斤/亩;二类苗麦田,要促控结合,在返青后起身前浇第一水,随水追施尿素、硝基肥等速效氮肥10—15公斤/亩;三类苗麦田,要促弱转壮,第一次追肥要及早开沟趁墒追肥,亩施尿素、硝铵、硝基肥等速效氮肥6—8公斤,在返青后起身前浇第一水,拔节中后期浇第二水,随水追施尿素、水溶肥、液体肥等7—10公斤/亩。后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小水细灌,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后期倒伏。
另外,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要做好“一喷三防”,有喷灌或微喷条件的麦田也可提前喷水10m3/亩,降温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