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季节安排
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最适气温是15~26℃,从播种、出菇至收获结束需3~4个月。
2.培养料的选配与处理
配方:①干纯稻草100%;②干纯麦秸100%;③大豆秆50%,玉米秸50%;④干稻草80%,干木屑20%;⑤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播种前稻草、麦秸需浸水2天,在高温天气原料应经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3.播种方法
室内栽培应在地面先铺一层4~5厘米厚腐殖土,做成高30厘米、宽1.3米的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40厘米的人行沟道。第一层铺料厚度为8~10厘米,上面先播种50%菌种(高温天气应用直径4厘米的圆木棒,每30~40厘米处钻成通风孑L);第二层铺料厚度为10~12厘米,再播种50%菌种;第三层铺料,厚度为4~5厘米。每平方米共计用干料25千克,铺料厚20~25厘米,用菌种2~4瓶。采用穴播法,播后料面再覆盖薄膜,应注意每天掀动数次通风。室外播种,除不需要垫铺腐殖土外,其他方法均与室内相同。
4.科学管理
当料温高过30℃要揭膜通风,在畦面喷冷水降温,畦面干燥时也应喷水以保湿,水量要求以不漏料为准。气温10℃以下和雨天应盖膜。播后4~5天菌丝开始萌发,30~35天后,菌丝在料下生长达到2/3时,开始覆土。覆土材料应用腐殖土,土壤含水量保持20%,覆土总厚度3~5厘米,覆土后15~20天即可见到菌丝露出土面。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待菌丝全部露出土面后,把薄膜揭开停止喷水。土层内菌丝开始形成菌束,扭结大量白色子实体原基时应注意畦面土壤的湿度,使小原基膨大形成小菌蛋,让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喷水掌握少喷勤喷,表土有水分即可。从小菌蛋到成熟期,一般需5~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