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制度。在春季到来时候,对饲养动物的场所及周围环境要进行一次彻底净化,清理焚烧动物饲养场内及周边地域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对动物的粪便进行清理堆放发酵,对动物的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使传染源无可乘之机,从而控制疫病的流行。
二、严格动物免疫程序,提高动物免疫力。各养殖场要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为牲畜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全面免疫的病种有猪瘟、鸡新城疫。因此,要在确保牲畜强制免疫和畜禽全面免疫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做好畜禽传染病的因病设防。防疫病种可根据当地畜禽病发生的实际而制定。生猪特别是规模养猪场应做好猪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大肠杆菌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链球菌病等病的防疫;黄牛应做好口蹄疫、炭疽、气肿疽等病的防疫;羊应进行口蹄疫、羊三联四防、布鲁氏杆菌病的防疫。根据实际情况推行程序化免疫,确保不发生动物传染病。
三、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将疫病消灭在源头。春季是动物出栏添槽,流通频繁的时期,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对于严格控制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春季也是幼仔畜禽、种畜禽添槽引种频繁季节,对引进的畜禽要严格做好检疫工作,要隔离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合群饲养。
四、严格药物预防制度,保证畜禽健康。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重于治”。
五、实施规范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春天的气候常常是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因此,保持畜禽饲养圈舍的小环境是防止动物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创造温暖、干燥、通风、清洁的饲养条件,对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生长发育,防止发生疾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定时定量饲喂,是保证动物健康,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