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拉丁学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别名:靛青根),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植株高50-100cm,主根深长肥厚,近圆锥形,表面土黄色,一年生基生叶较大呈莲座状,叶片长圆状椭圆形;2年生茎直立,叶互生,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阔总状花序,花梗细长;角果长圆形,扁平,长3-3.5毫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板蓝根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适合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板蓝根、大青叶和青黛之间的关系: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部,也叫“大蓝根”,大青叶是板蓝根的干燥叶子,青黛是经加工制得的板蓝根叶或茎叶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因此板蓝根、大青叶、青黛三药同出一源,且都具清热解毒之功效,但使用部位和加工方法不同,功效各有侧重,板蓝根是增加淋巴免疫力而间接杀病毒,有利咽之长;而大青叶是直接杀病毒,凉血化斑之长于胜于板兰根,大青叶偏泄,板蓝根偏补;青黛味咸而具消痰散肿之长,清肝定惊之功更胜一筹,临床应用时,要辨证施药,有所侧重,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板蓝根虽功效显著,但服用亦有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有过敏史者慎用。中成药板蓝根颗粒剂也应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尤其是儿童,千万不能用成人剂量,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中病即止,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