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及其营养价值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食品安全
  • 花生及其营养价值

    120947 阅读 2014-03-11 发布时间

     

    一、简介
    花生(Arachis hypogaca L)豆科别名:落花生、长生果、果仁地果、唐人豆。原产于南美洲巴西、秘鲁,故又称番豆。明代传入我国福建。
    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据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栽培史约早于欧洲100多年。
    花生含油量高,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花生也是一味中药,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性也相对较强。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产生多种颜色而来。
    彩色花生主要是含有对抗癌有积极作用的富硒及花青素,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
     
     
     
     
     
     
     
     
     
     
     
     
     
     
     
     
     
     
     
     
     
     
     
     
     
     
     
     
     


     

    二、花生的营养价值
    花生长于滋养,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
     
    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精氨酸含量高于其它坚果,生物学效价高于大豆。
    花生含有某些对人体有利的多种微量元素及黄酮类物质、花青素、白黎芦醇、维生素K等具有独特功能的生物成分。
     
    营养素含量(100)
    热量(大卡)563.00
    蛋白质()24.80
    脂肪()44.30
    碳水化合物()21.70
    纤维素()5.50
    维生素A(微克)5.00
    维生素C(毫克)2.00
    维生素E(毫克)18.09
    胡萝卜(微克)30.00
    (毫克)39(毫克)324(毫克)587
    (毫克)3.6(毫克)178(毫克)2.1
    (毫克)2.5(微克)3.94(毫克)0.95
    (毫克)1.25(毫克)2.7 
     
    三、花生的食用方法
    1、日常食用方法:
    花生的吃法很多,花生米的做法很多,著名的有五香花生米、怪味花生米、油炸花生米、花生蘸等,味味俱全,非常可口,也可以做零食吃。原味花生,孜然花生系列等。
    建议人们:每日食用一定量的花生、花生油或花生制品,不仅能提供大量蛋白、脂肪和能量而且可降低膳食饱和脂肪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大大促进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钾、镁、锌、钙等这些对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的摄入,从而改善膳食的结构和品质。
     
     
     
     
     
     
     
     
     
     
     
     
     
     
     


     

    2、保健药膳吃法
    中医认为,花生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
    功能作用: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疟之功效。利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症等。
     
    将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最宜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
    1、经常吃一些花生米可增强记忆力、健脑和抗衰老。
    2
    、治胃疼、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每日早晨漱口后,食花生油24勺,连服1周。  
    3
    、治产后缺奶。花生60克、黄豆60克、猪蹄2只,一同炖食。 
    4
    、治久咳。花生米、大枣蜂蜜30克,水煎后饮汤,食花生米和
    每日2次。  
    5
    、治慢性肾炎。
    方法一:花生米连皮、红枣60克,煎汤代茶饮,食花生和枣,服一周。
    方法二:花生米120克、蚕豆250克,放入砂锅内,加3碗水,微火煮,
    水现棕红色、浑浊即可服,服时加红糖
    6
    、润肠通便。因花生米富含高油脂,有润肠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
    便秘,但是不能吃的太多,吃得太多可致腹泻。
    7、花生治咳痰可用以下几法:
    (1)咳嗽痰喘。用花生50克,糯米100克,红枣50,加水煮花生
    红枣,连吃1015天。
    (2)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花生肉500克,白糖150克,蜂蜜适量,
    加工制成糖腌花生泥,每天服食。
    (3)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花生仁200克,胡桃仁200克,果仁100克,
    杏仁100克,和匀捣碎,取20煮鸡蛋冰糖,可烹调成四仁
    子粥,经常服食。
    (4)肺燥干咳咯血。花生连衣100克,黑木耳30克,猪肺1只,常法
    烹调制成花生木耳猪肺汤,每周1剂,分数日服完。
    (5)秋燥久咳。花生50(去头尖),文火煎汤,加蜂蜜1匙调服。
    8、花生止血主要在,中药称红衣,花生止血有效成份溶解于水,故花生水煎剂有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类血友病、先天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症、血小板无力出血症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9、降脂。花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故有降脂作用,平日可用花生油炒菜。花生果壳含有降脂甙类,可治高胆固醇血症。
    方法:花生壳125克,水煎,每日1剂。
     
    因花生米含高油脂,不适宜脾胃较弱的人士如孕妇、小孩,及患有肠炎、痢疾及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否则会引起缓泻作用,减慢康复进程。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易长青春痘的人,不宜大量食用。
    跌打瘀肿或伤口含脓的病人也不宜多吃,因为花生米内含有一种促凝血的物质,若食过量花生,则会出现血液不散,加重瘀肿及发炎。
    一般人以为花生是属于燥热、易上火的食物,其实花生本身是甘润的,只是在炒制过程,加太多盐分或其它香料,才使它变得燥热。所以花生最好仅以微火烘乾或晒乾,若用生花生直接红烧、炖煮,则功效更佳。
     
    四、花生的保健功效
    花生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食品,而且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保健良药。花生的种子、种衣、种壳和花生油等,都可作为药用。
    对于良、慢性肾炎、腹水、乳汁缺乏等症都有一定疗效。花生果的外壳含有木犀草素,可降低胆固醇。对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花生能保护心脏,健康作用被重新认识
    花生重新受到喜爱,主要在于科研人员已经证实:花生是一种健康食品。一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出版的膳食指南告知老百姓,花生所含脂肪的绝大部分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并且不含胆固醇。
    这种脂肪酸不仅不会像饱和脂肪一样堵塞动脉,反而有“动脉清道夫”的美誉,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含量,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另外,花生富含的叶酸、膳食纤维、精氨酸等,也都能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营养学教授派尼博士经过实验证明:食用橄榄油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降低25%,食用花生油及花生制品可降低21%,二者相差并不太远。
    因此,美国心脏学会大力提倡居民食用花生油,相对价格比较高的橄榄油来说,前者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此外,哈佛大学的研究也表明,如果每天吃半匙花生酱或者一匙花生,可以把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1%27%
     
    五、花生减肥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肥胖、想减肥的人,都关心的“吃花生会不会发胖”的问题,专家们解释说:花生对肥胖的威胁并不大,如果适量食用,能有效帮助人们控制体重、防止肥胖。还能起到减肥的功效。
    据研究,花生引起的饱腹感是其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5倍,吃花生后就可以相对减少对其他食品的需要,降低身体总热量的汲取,从而达到减肥效果。因为它属于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较抗饿”。
    营养专家发现,优质的花生、花生油和其他花生制品中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热量散发,燃烧有害胆固醇,降低血脂。而除了叶酸,花生中还含有多种有益的纤维素,有清除肠内垃圾的作用,适量食用不会导致肥胖。
    六、花生食用中的禁忌
    花生若保存不当,易发霉或导致黄曲毒素污染,吃了可能致癌,不可不慎。
     
    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真菌霉素,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它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能引起肝癌,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它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对热不敏感,100/20小时也不能完全去除,只有在280℃以上高温下才能将其破坏。我们平时常用的烹饪方法根本不能消除其毒害,因此,对于已霉变的食物应该予以丢弃。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