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解读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食品安全
  • 《廊坊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解读

    2137 阅读 2020-08-20 发布时间

    一、修订《应急预案》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律法规、上级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应急预案。20191218日,《河北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印发。因此,市政府根据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等实际情况,修订印发《应急预案》,指导全市有序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应急预案》全文分为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预警与报告、应急处置、后期工作、保障措施和附则七个部分23项内容。

    第一部分:总则。包括适用范围、事件分级、工作原则3个方面内容。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与职责。包括市指挥部、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组、市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处置技术支持机构5个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预警与报告。包括监测预警、信息报告2个方面内容。

    第四部分:应急处置。包括先期处置、分级响应2各方面内容。

    第五部分:后期工作。包括善后处置、事件总结、有关奖惩3个方面内容。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包括人员与技术保障、物资与经费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动员保障4个方面内容。

    第七部分:附则。包括名词术语、预案管理与更新、预案演练、预案实施4个方面内容。

    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哪些?

    《应急预案》明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包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突发事件,同食品安全事故。

    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按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Ⅰ级)、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Ⅱ级)、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四个级别。

    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一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轻事件造成的伤害。

    二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各县级政府按照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三是科学处置,依法应对。有效利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应急处置队伍作用,依法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四是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风险监测和评估,落实防范措施,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公众防范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六、《应急预案》对食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流程是如何规定的?

    一是预警与报告阶段,包括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等工作,明确了事件信息来源、报告单位或个人、报告内容、报告程序和时限等要求;

    二是应急处置,包括先期处置和分级响应。明确了响应分级、响应级别调整和响应终止,规定了在先期处置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医学救援、现场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检验检测、事件调查、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研判事件发展态势等响应措施;

    三是后期工作阶段,包括善后处置、事件总结、有关奖惩。

    七、市、县级政府对应急处置工作是如何分工的?

    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和未达到一般级别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事发地县级政府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和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市级层面负责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处置工作。对于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别在国家、省级层面的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