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的特点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食品安全
  • 野菜的特点

    植保研究所 杨金库 1898 阅读 2023-06-06 发布时间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极大地提升,广大人民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态与日俱增,相应的对于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野菜成为新时期的绿色食品行业,不断的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供应绿色、无公害的“无忧”食品,并且成为农村经济提升的新型支点,已经惠及城乡人民大众、促进城乡双赢互惠发展的有利渠道。下面就野菜的特点逐一做个介绍。



    1. 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地域宽广,野生蔬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被采食的野生蔬菜多达 100 多种,原料易得,四季均有,且蕴藏量大,开发利用价值高。如能科学的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将旧时荒年穷人填饱肚子的野生蔬菜,变为今朝宴席和餐桌上可调剂口味的奇特菜点,不仅可以增加蔬菜的花色品种,填补空缺,而且对于增添营养源,调整国民食物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等几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

    野生蔬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极快的生长速度,极高的产量,以及对于恶劣自然条件的良好的抵御能力。所以说野生蔬菜具有极好的开发优势。

    2. 天然无公害蔬菜

    在山野河川、丛林野外、宅院路边等地,经常是野生蔬菜生长的场所,由于处于完全自然的状态,不会受到化工肥料、化学农药、工业污水的不良侵染。野生蔬菜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品位很高。堪称纯天然的绿色佳肴。食用野菜是古代学者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汉代就有人主张采食野生蔬菜健体延寿了。当今回归自然已成为世界医学的大趋势。‘归真返璞,回归自然’是科学家们提出的响亮口号。提倡回归自然就是因为环境的污染,人们生存的空间被工业废气,废物污染,人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也遭到了农药和化肥的污染。所以提倡多到远离工矿区的山野林地去采集新鲜的野生蔬菜

    3. 营养价值高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繁衍的根本保证。蔬菜是人们最早作为食物的一类植物,是能够佐餐的植物性食物的总称,能够提供人类生命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还能够促进提高人们的食欲,促进人体体液的酸碱维持平衡,利于消化系统蠕动、分泌酶类等,所以能够促进人体保持日常生命活动,以及帮助人体保持健康状态。

    野生蔬菜是自生自长,不是人工栽培的蔬菜。有些品种的营养价值要比普通蔬菜高上几倍。品尝起来也更为新鲜美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用途:制作菜肴、羹汤汤,加工和腌制,晒干等。野生蔬菜和栽培蔬菜相比,总具有一股截然不同的野味和清香。再野菜中,酸咸,苦,辛,甘等五味俱全,赤,青,黄,白,黑等五色俱全。用于鲜食,炒食,做馅,做汤 ,做粥等。味道鲜美,清香宜口,别具风味。用野生蔬菜制作的菜肴很多,味道鲜美的野味会使人们的食欲大增

    4. 天然色素的原料

    许多野菜是流传多年的色素植物,其中含有天然的着色剂。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源自天然的植物色素被用作安全性极好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应用空间。最近几年,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天然色素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元前 1000 年之前,天然色素就开始被用于食品制造业,例如:朝鲜族多年来一直盛行的一种民俗风味的糕点就是用菊科植物制作的。在我国长白山区域的森林地带生长着大量的扁蓄蓼、毛百合、宽叶地榆等天然色素植物

    5. 具有医疗功效

    长期以来经过大量的研究,野菜中的多数品种具备良好的医药和保健功能。野生蔬菜这些营养和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几乎所有的野菜均可入药,对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马齿笕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被称为天然抗生素。马齿笕全株蕴含多种丰富的具有医疗功能的生物成分,其特性清热、解毒、止血、去肿。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大城市(包括北、上、广、深等城市)野菜的消费非常流行,以野菜为原材料的食品也成为餐饮的新宠,国内外盛行野菜的消费热,消费量越来越多。

    6. 具有抗癌作用

    现代经济的腾飞,伴随着环境恶化的代价。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现代人癌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有关研究表明,所有疾病的病因都在于人体的体液呈现酸性,如果人的体液呈现弱碱性,人体就能恢复良好状态。现代人的食物之中很多都是酸性食物,比如:所有的粮食、豆类、肉、蛋、鱼等,食用这些食物之后,造成人体的体液酸性增加,出现病患。野生蔬菜属于碱性食物,所以如果坚持食用呈现碱性的野菜食品,使体液逐渐酸碱平衡,甚至达到弱碱性,就能够使人体保持良好状态指标。

    因为野菜具有良好的抗癌功能,回归自然采集野菜,就可以收到防治癌症的效果。我国野菜资源丰富,可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丰富的野菜资源,造福于人类。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