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Fr.)S. F. Gray.】又名莲花菌、千佛菌、栗蘑、舞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灰树花具有松蕈芳香,肉质柔嫩,菇体内富含Fe、Cu、维生素C、Se、Cr、灰树花多糖(Grifolan),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能,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是非常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被誉为“真菌之王,抗癌奇葩”。
一、栽培管理
目前林地灰树花出菇管理有两种方式,即栽培袋直接出菇和畦栽覆土出菇。
1、栽培袋直接出菇 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出现原基时,应将菌袋小心移入林地继续培养5~8d,当原基表面逐渐形成蜂窝状并分泌出少许水珠,即可打开菌袋,袋口覆报纸,喷水保湿。此时温度应控制在15℃~22℃,空气相对湿度85%~90%左右,增强光照,每天通气3~4次,每次1h,待子实体即将长出袋口时去掉报纸,注意调整袋口,以利于子实体开片。
2、畦栽覆土出菇 是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方法,子实体得到覆土层的支撑和保护,生物转化率明显提高。
(1)做畦 畦深25-30cm,长和宽可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而定,畦边垂直,底面要平,之后在畦内灌一次大水,以保证畦内湿度充分。水渗后,在坑底和沟帮撒一薄层石灰,再喷一遍500倍辛硫磷,再在畦底铺2cm厚一层经消毒的细沙。
(2)排菌和覆土 菌袋与菌袋间距离2cm左右,空隙间填入经过消毒的沙土,覆土厚度约2cm,以盖住原基为准。覆土后,及时喷水增湿,轻喷勤喷,必须在1-2d内把覆土层土壤调到适宜湿度,以手握土粒不碎不粘手为宜,棚内湿度保持80%~90%。调水完毕,在土层表面可覆盖一层经消毒的麦秸,以保持土壤湿度。用塑料薄膜或尼龙袋将畦四周包严,以防畦边土脱落。菌袋排入畦内10~15d后,原基长出土壤。
在出菇期,要控制好温度在18℃左右,灰树花在出菇期要求较稳定的温度,一旦温度降到10℃以下,即使再调到适温,也长时间不能恢复生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增加通风保证氧气充足,增强光照(200~500Lx),以满足灰树花对光线和氧气的较高要求。灰树花畸形菇多是由于环境不协调造成的,如原基黄化萎干不分化,是通风大湿度小造成;小散菇是由于通风小缺少光照造成;黄肿菇是由于湿度大、通风不良或高温造成;原基不生长,多是由于覆土厚、浇水过勤、浇冷水生长缓慢造成。
二、菇体采收与收后管理
当灰树花的子实体八成熟,菌盖充分展开,菌盖外缘无白色生长点并稍内卷,颜色呈浅灰黑色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前1~2d停止喷水,尤其不能向菇体喷水。采收时,将两手伸平,插入子实体底下,在根的两边稍用力,同时倾向一个方向,菌根即断。灰树花质地较脆,易折断,要注意轻拿轻放,覆土栽培的灰树花采收后要及时用小刀将菇体上的泥沙去掉。灰树花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其根部不要喷水,以利菌丝复壮,3d后,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15~30d后又长出第二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