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桃果实成熟前,果实的体积和质量迅速增长,果实质量的增加占到总果重的50%~70%,增长最快的时期在采收前20天左右,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一、擦洗棚膜
桃果实着色好坏是衡量果实外观品质与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采光膜的反射、吸收及采光膜污染等原因,设施内的光照条件较露地差。为了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提高设施桃内果实的着色度,每隔7~10d 擦洗一次采光膜,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着色期应缩短擦洗棚膜的间隔期。
二、树体管理
及时摘心和去掉新梢分枝,确保营养流向果实,增加功能叶数量,达到每个果实20~40片叶,小果型品种20片叶,大果型品种40片叶,果实着色期,疏除过密的新梢和影响果实见光的叶片,以通透、不遮光为宜,利于着色,提髙商品果率。
三、温度控制
果实硬核后至成熟前白天温度26~28℃,夜间10~12℃,较高温度有利于果实发育和提早成熟;采前15天白天温度提高到30~32℃,夜间12~15℃,尽量加大昼夜温差,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果实糖分积累。
四、肥水管理
硬核后进行追肥和灌水,追施肥料以钾、磷肥为主,每株0.2Kg,可增施叶面肥,每隔一周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2~3次。根据土壤水分变化情况酌情灌水,灌水方式采用微喷、滴灌或隔行灌水,水量不可过大。采前20天停止追肥或减少灌水量以提高果实的含糖量,促进果面着色。
五、通风换气
在近成熟期时,若室外温度15℃以上,腰风口和顶风口同时打开形成空气环流,提高蒸腾拉力,提高棚内CO2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