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原因
1.1缺铁引起的黄化状
叶绿素的合成必须有铁元素的参与,如果铁元素缺乏,则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黄化。又因为铁元素在桃树体内不易流动,一旦被树体吸收利用,就固定在某一器官上,其它器官如新长出的枝叶需要铁元素则必须从根系或外界吸收才能满足需要。
土壤PH值大于或等于7.5的盐碱土,铁元素极易被土壤固定,成为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的铁离子,叶片黄化现象更为严重。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被固定的铁离子才能转化为游离态的铁离子被根系重新利用。另外,土壤黏重,透气性差,土壤中镁、锰元素过多,根系呼吸作用弱,树体内氮元素不足等均能降低树体对铁元素的吸收能力,导致桃树缺铁。
1.2过重修剪
冬季因修剪过重导致根系大量死亡产生死根,死根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毒害幼根和新根,降低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导致树上营养失调而黄叶。生长期对桃树重回缩,使树体突然失去了大量制造养分的叶片,养分供应不足,而此时树体萌芽、长叶、抽枝又需要大量营养,便出现了叶片黄化、营养不良等症。
1.3根系有病虫危害或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
个别桃树有根癌病、根结线虫等根部病虫害,削弱了树势,降低了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养分供应不足而黄叶。有的桃园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不均匀,把肥直接施在根系上而把根系烧烂,致使桃树叶发黄。
2.防治方法
2.1增施有机肥
对于碱性土壤,应多施有机肥、酸性肥料或生物菌肥,降低土壤pH值,促进桃树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农家肥大多呈微酸性,可使碱性土壤得到改善,降低土壤对铁元素的固定。
2.2土施、叶喷硫酸亚铁
缺铁严重的桃园,施用可溶性铁肥。常用的铁肥有硫酸亚铁、螯合铁和柠檬酸铁等。铁肥的使用方法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桃叶萌发后,可用0.3%-0.4%硫酸亚铁溶液或0.1%-0.2%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施3-4次,防治效果较好。
在发病桃树周围挖8-10个小穴,穴深20-30厘米,再用2%的硫酸亚铁溶液集中穴施,每棵树施用6-7千克,也能很好地防治缺铁性黄叶病。
2.3先养树后回缩
采完果后马上施肥浇水,10天后再进行重回缩。一般采完果的桃树均应养树,让养分先回流到树体之后再进行重回缩。先回缩树体中下部枝条,回缩量为全树枝量的2/3,待下部新芽大部分长到3-5厘米时再回缩树体上部枝条,让树体下部新梢先发育,防止上强下弱。在回缩枝条时,对短于30厘米的枝梢不动。最后待上部新梢长到5-10厘米时,再疏除短于30厘米的老枝。这样就避免了树体创伤过重、死根严重的现象。对于采果晚的,可边采果边回缩枝条,采完果后,同样施肥浇水促新梢生长。
2.4扒土,截除病根,晾根,灌药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