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
获奖等级: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王连铮,赵荣娟,王岚,付玉清,胡献忠,夏英萍,李强,孙君明,陈应志,毛景英,马志强,廖琴,谢辉,曲辉英,石敬彩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推荐单位:农业部
项目介绍: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第二大产区,大豆年种植面积3500 万亩,产量占全国1/3。本项目针对该区南北跨度大,生态条件复杂,品种适应范围窄、单产低、品质差等突出问题,开展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1)建立了广适高产大豆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广适新种质6份。提出了不同纬度与遗传远缘的亲本杂交培育广适大豆的育种新方法,创建了广适高产大豆育种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不同纬度、遗传远缘、性状互补三类种质为亲本,以异地加代、早代淘汰、高肥水筛选为手段,结合多个熟期与耐瘠薄、耐涝、抗花叶病毒等抗性鉴定,在室内和跨区田间适应性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创制了广适、抗逆性强的大豆新种质,为培育广适高产大豆新品种奠定技术和材料基础。
(2)培育出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实现了大豆育种新突破。"中黄13"主要技术指标为:①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国家以及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四川等9 个省市审定,适宜种植区域从29°N~42°N,跨三个生态区13 个纬度,是迄今国内纬度跨度最大、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中黄13 光周期钝感,蓝光受体基因(GmCRY1a)研究结果揭示了其适应性广的分子机理。②高产。在黄淮海地区创亩产312.4 kg 的大豆高产纪录,在推广面积最大的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202.7 kg,增产16.0%,全部25 个试点均增产,产量列参试品种首位。③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45.8%,籽粒大,商品品质好。④多抗。抗倒伏,耐涝,抗花叶病毒病、紫斑病,中抗胞囊线虫病。
(3)建立了中黄13 育繁推一体化推广模式,实现了大面积应用。提出了产地环境条件、群体产量结构、生育时期指标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制定了适合不同地区春/夏播种植的定量栽培技术规程,通过高产示范、原种生产以及"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种子公司-种植农户"的育繁推一体化的推广模式,实现了全国14 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2007 年以来年种植面积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已累计推广5000 多万亩。2005 以来连续7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大豆主导品种,是自1995 年以来唯一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大豆品种。
获中国和韩国新品种权各1 项,是国内首次获国际植物新品种权的大豆品种。发表论文70 篇,其中在PNAS 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10 篇。出版《大豆遗传育种学》和《现代中国大豆》专著2部。另外,以中黄13 为广适高产大豆骨干亲本已培育出新品系308 个,其中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新品系38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