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减量化应用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右侧显示栏目
  • 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
  • 农药的减量化应用

    植保研究所 305 阅读 2023-07-12 发布时间

    为了控制农药的不合理施用,降低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016年农业部提出了“农药化肥双减”和“农药零增长”的目标。农药的减施技术是在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利用生物农药、天敌等生防措施,结合农药配方、助剂、精准施药技术的开发,综合抗病品种、种植模式等农业措施,形成的一套农药减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如下措施。为了控制农药的不合理施用,降低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016年农业部提出了“农药化肥双减”和“农药零增长”的目标。农药的减施技术是在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利用生物农药、天敌等生防措施,结合农药配方、助剂、精准施药技术的开发,综合抗病品种、种植模式等农业措施,形成的一套农药减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1. 生物防治

    简单来讲就是利用一种生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生防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和天敌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生物源农药的研发投入,针对微生物源农药开展生防微生物的筛选、杀菌、杀虫机理的研究,生产工艺的研发和优化、应用技术的探索,实现微生物源农药的商品化;针对植物源农药开展植物提取物的毒力试验、研究有效成分、优化提取浓缩工艺、创新加工流程,实现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截至2019年,我国登记的生物源农药共33种,其中微生物农药22种,主要包括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类型。植物源农药11种,以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素等应用最为普遍。通过对生物源农药的研发和合理施用,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作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对于土壤、水源的污染。农业农村部也在简化生物源农药的登记手续,加快其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2. 天敌昆虫

    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有赤眼蜂、中红侧沟茧蜂用于防治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选择害虫产卵高峰期在田间释放天敌,可有效降低害虫孵化率,降低产量损失。同时,利用无人机释放寄生蜂,可以大幅提高释放效率,保障防控效果。丽蚜小蜂也是目前全球商品化比较成熟的天敌昆虫,在设施中释放5~10头/株可有效降低粉虱的发生概率,同时降低粉虱传毒风险,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另外,生产中还有应用异色瓢虫或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利用捕食螨防治害螨等多种天敌昆虫的利用方式。根据不同的作物的害虫种类选择适合的天敌昆虫,“以虫治虫”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

    3. 优化农药配方

    利用药剂组合的增效作用,提高药剂活性,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优化施用技术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持效期,降低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保障植株健康生长。农药助剂通过增加农药的展着性、渗透性,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20%~50%。生产中常用的助剂包括植物油类和有机硅两种类型,它们本身对靶标没有活性。据报道,有机硅(GE)在药剂减少25%以上,且药液量降低1/3的情况下,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

    4. 抗病品种的开发和利用

    这是减少病害损失、降低农药施用的有利措施。这方面科研的重点是围绕抗病资源的搜集、抗病基因的挖掘及利用。例如,前几年导致多地设施番茄严重损失甚至绝收的黄化曲叶病毒(TY病毒),该病毒是由烟粉虱传播的。因此,菜农为了防控烟粉虱,大量用药,导致烟粉虱抗性持续增加,用药量只能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目前,通过浙粉702等一系列国内、国外的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TY病毒得到了有效控制。

    5. 轮换种植

    连茬种植相同或同科作物,非常容易造成病菌累积和土传病害的泛滥,农民只能大量用药控制。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可有效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避免连作障碍,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效率。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