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休眠是温带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落叶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对冬季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落叶果树进入休眠后,通常必须经历一段漫长时期的低温,满足一定量的低温积累之后才能继续萌芽开花进入下一轮生长发育,这“一定量的低温”积累称为需冷量。设施果树栽培中休眠不够,需冷量不足,常会导致不萌芽开花,或萌芽开花不正常(萌芽开花晚、萌芽率低且不整齐、生长结果不良)。
传统意义上的果树开始进入休眠和需冷量开始积累基本是同步的,即果树落叶后开始进入休眠,需冷量也逐渐开始慢慢积累。但实际上果树休眠开始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即在落叶前2个月左右的夏末秋初果树秋梢停长之后就逐渐开始了,到自然落叶时,休眠程度其实已经很深。对于日光温室桃的促早栽培而言,如何尽早尽快地满足需冷量的积累、甚至完全不经过需冷量积累直接促使桃树进入下一轮生长发育是决定日光温室桃成熟期早晚的关键因素。
本项成果选择应用的品种最好具备果实发育期短(60~80d)、需冷量低(<700h)、含糖量高(13%以上)、成枝能力强、外观艳丽等特点的桃树品种;采用高光效树形小主干形;通过起垄栽培、陇上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促使花芽分化;9月中旬开始落叶;在人工授粉促进有性坐果的同时必须配合无性坐果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设施桃无需冷栽培。在日光温室桃无需冷栽培模式秋季10月份升温期间,采用前期高温促叶(白天25℃-27℃,晚上8℃-10℃)、后期低温促花(白天17℃-20℃,晚上6℃-8℃)的方法,与温度由低到高逐渐升温法相比,萌芽率由48%提高到了60%,提高了25%。
研发出了一种日光温室桃高光效树形“小主干形”,该树形无侧枝和牵引枝,主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与日光温室桃常用树形主干形、纺锤形相比,同一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1%提高到了13.4%,提高了22%。
日光温室桃无需冷栽培模式具有技术新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极其显著的特点,该技术可实现日光温室桃成熟期的极大提前,恰逢春节期间鲜桃淡季成熟上市,可供应春节消费市场和旅游观光采摘市场的需求,价格优势明显,栽培效益潜力大,亩产值可达到6.5万元以上,是目前日光温室桃常规栽培技术栽培效益的2~3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极其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