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右侧显示栏目
  • 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
  • 大蒜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转化科 44 阅读 2024-08-15 发布时间

    1. 课题来源:该项目是2016年底立项的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目的和意义:针对金乡及周边地区的大蒜生长长年连作、长期无性繁殖、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难以充分利用,造成大蒜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品种种性退货、土壤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开展本项目的研究,可显著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促进大蒜的出口和产业持续发展,增强我国大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3. 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3.1 将大蒜品种选育与不同用途类型相结合,以蒜头、蒜薹、大蒜素含量为目标分类选育综合性状突出种质

    经过9-10年的系统选育,选育大蒜新品种3(济蒜1号、济蒜2号、济蒜早选1),济蒜1号为高产优质品种,经专家测产,鳞茎比对照金乡当地主栽紫皮品种增产24.47%,蒜素、氨基酸、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济蒜2号为中早熟头薹兼用型品种,比金乡紫皮蒜早熟5天左右,鳞茎增产12.21%,蒜薹单产达到434.32 kg/666.7m2;济蒜3号为早熟品种,比金乡紫皮蒜早熟10天左右,鳞茎增产11.44%。筛选出适宜独头蒜生产的早熟新品系1(独头1),1月下旬播种,独头率达82.6%,独头横径大于2.5 cm头数占比达52.8%,666.7 m2独头鳞茎产量350 kg

    3.2 开展了大蒜主栽品种资源生育和产量性状及蒜素含量比较分析研究

    明确了不同性状指标与鳞茎质量的相关性,对品种选育和不同用途类型大蒜引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3.3 结合土壤环境、种质资源、栽培措施和植保技术,集成不同类型大蒜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开展了大蒜水肥一体化减肥(有机肥及秸秆还田替代)”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病害病原菌鉴定土壤消毒剂防治大蒜重茬病害环境可溶性化学药剂防治大蒜根蛆低毒除草剂吡氟酰草胺防除蒜田杂草等试验研究,形成了大蒜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4.创新点

    4.1将大蒜品种选育与不同用途类型相结合,以蒜头、蒜薹、大蒜素含量为目标分类选育综合性状突出种质。

    4.2结合土壤环境、种质资源、栽培措施和植保技术,集成不同类型大蒜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4.3大蒜素含量、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指标相结合评价种质遗传结构。

    5.技术指标

    5.1 选育出头薹兼用类型品种1个、产量突出高大蒜素含量品种1,早熟综合性状优良品种1,3个品种经济性状及抗病性突出,对比常规蒜田大蒜增产10%以上;

    5.2 结合水肥一体化、减肥(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替代)、生物降解地膜、土壤消毒剂、病虫草无害化防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形成大安全生产技术规程1;

    5.3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获得专利2项、出版著作1部。

    6. 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中国农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项目技术可显著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每亩节省成本20,显著增加大蒜产量,提高品质,形成的商品蒜外观和质量较好,每亩产量增加120kg,按照平均5.0/kg计算,除去田间设备每亩需投资的430,每亩可增加收入170,加上节省的化肥、农药成本,每亩增加总收入190,相关规范化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累计应用52.9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7107.63万元。 本项目研究形成的大蒜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减肥(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替代)技术在满足大蒜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经专家测产比传统水肥措施增产达20%以上,经济效益突出,同时显著减少了化肥用量和灌溉用水量,对于减少土壤氮源污染、节约用水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形成的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环境可溶性化学药剂的使用,显著降低了薄膜白色污染和农药面源污染,对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