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拱形棚架栽培技术,是将日本的水平棚架和韩国的梨“Y”形树形相结合,吸收二者优点形成的一种梨轻简栽培技术体系。适合生产优质高档果品和建设休闲观光果园。拱形棚架栽培具有防风抗灾、省力简便等优点,而且品种适应性广,可以灵活调节主枝开张角度。与水平棚架相比,幼树增产20%左右,成龄树可增产10%以上,在江苏省每亩平均可增加经济效益10%以上。作为成果主要创新技术之一,曾获201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风送喷雾防治病虫害技术,是以果园风送式喷雾机为载体,利用风机气流的动能把药液雾滴吹送到果树冠层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一项先进技术。3WGF系列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已经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2014年通过江苏省成果鉴定,整机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WGF系列果园风送喷雾机累计销售2000多台,应用区域覆盖江苏、山东、河北、山西、甘肃、新疆19个省市,累计示范面积1000万亩次。
一. 技术要点
1. 拱形棚架栽培技术。
拱形棚架行距5-6米,果园整体架面成波浪形。架面骨架由拱杆和横杆组成,拱杆就是“Y型”的骨架,相临两行的拱杆顶端相连,在波浪形架面的每个斜面的顶部、中部和基部用水平的横杆连接和固定拱杆。网面用8号和12号镀锌铁丝形成50厘米×50厘米见方的网格状。拱形棚架栽培定干高度为50厘米。在当年生长的枝条中,选取两根强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分别向两边架面绑缚。第二年生长的枝条,冬季修剪时与主枝成60度绑缚在架面。幼树期间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结果,以便早形成树形。由于棚架形主枝开张角度大,锯口、骨干枝基部及背上都容易长出徒长枝,应及时抹去。对于当年的营养枝,为促进其形成花芽,可于新梢停长后进行与水平呈60度角度诱引。冬季修剪坚持主从分明的原则,疏除和控制架下大枝,减少架下结果;控制上架处的徒长枝生长;强化先端延长头的生长,促进枝条在架面的延伸;合理选留和培养结果枝组,增加结果枝组数量。
2. 风送喷雾防治病虫害技术。
该技术以果园风送喷雾机为载体,利用风机气流的动能把药液雾滴吹送到果树冠层中,可以进一步改善药液雾化、增强雾滴穿透性和提高雾滴在冠层内的有效沉积分布,可减少农药雾滴飘移和改善冠层内药液分布均匀性。本团队研制的3WGF系列果园风送自走式喷雾机具备强劲的风送系统,单侧射程≥10m;具备无级变速、液压控制的行走系统,田间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强;外型尺寸低矮,操作人员坐乘高度不超过1.7m;作业效率高,大于20亩/小时,相对机动喷枪作业效率显著提高,是果园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的理想机具,可以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20%以上。
二. 配套技术:
1. 宽行种植技术
行距为5-6米,株距为2-3米,南北行向;采用“Y”形树形,或者采用主干形进行树形整形,便于机械行走操作。
2. 果园生草技术
行间自然或人工生草,改善梨园土壤及生态环境,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生草:保持优势矮干草种,及时去除高于20 cm、竞争性强的的恶性杂草。人工种草:可选的草种有黑麦草、鼠茅草、毛叶苕子、紫花苜蓿等。当草长到20-30 cm时,进行刈割;人工生草一般按“行间种草、行内清耕或覆盖”的方法,力争实现树与草互利互惠,和平共生。行内覆盖材料可用秸秆、稻壳、青草以及修剪枝条的粉碎物等;将秸草均匀放于树盘,厚度10cm,秸草距树干10cm。行内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保持水分平衡。覆盖时间以夏季为主,秋冬季清耕,便于施肥与土壤透气。果园生草前3年应加大肥水投入,以N换C,以缓解水肥的竞争。
3.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必须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采用宽行种植、棚架栽培,缓和树势,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杀虫灯、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采用性诱剂、迷向防控进行生物防治;加强清园消毒等农业防治;采用植物源杀虫剂、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杜绝滥用化学农药;高度重视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源农药的应用,对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提高防效至关重要;推广果实套袋技术,提高果品食用安全性。
三. 注意事项
按照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要求,实施宽行种植,便于机械行间通行作业;加大农机使用培训力度,必须熟练掌握风送喷雾机操作;结合病虫害监测预报,用运农业、生物以及物理等措施综合防控,大道绿色高效防控的目的;合理制定目标产量,严格花果管理,加大有机肥施用量,确保优质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