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堤黄瓜精准施肥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右侧显示栏目
  • 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
  • 曲堤黄瓜精准施肥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植保研究所 275 阅读 2023-11-03 发布时间

    为突破黄瓜生产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升黄瓜产量、品质和经济、生态效益,曲堤黄瓜科技创新团队经过三年技术攻关,成功创新曲堤黄瓜精准施肥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该模式根据黄瓜目标产量和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按照“有机肥 - 秸秆 - 化肥”合理搭配,采用水肥一体化装备精准施肥,结合果菜诊病 APP、除湿机、弥粉机等新型装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治理黄瓜病虫害。该技术降低种植者劳动强度,实现节省化肥用量 30% 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 30% 以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种植成本降低 15%,农产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达 100%。目前已在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黄瓜产区建立了 6.7 hm2核心示范区,将黄瓜精准施肥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普及到周边村、户,辐射推广面积333 hm2

    一、精准施肥技术

    黄瓜属于浅根系作物,吸收水分和肥料的能力不强,断根不易再生,虽喜肥但不耐肥,施肥过量肥害症状明显。据研究,黄瓜每生产 1000 kg 果实需要获取氮(N2.78 kg、磷(P2O51.83 kg 、钾(K2O3.9 kg2镁(Mg0.6~ 0.7 kg 。曲堤黄瓜生育期一

    90~150 天,产量 6000~8000 kg/667 m2,因此,需要养分氮 N16.68~22.24 kg/667 m2,磷(P2O510.98~ 14.64 kg/667 m2,钾(K2O23.4~31.2 kg/667m2,镁(Mg3.6~5.6 kg/667 m2。根据黄瓜的需肥规律,遵守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在黄瓜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精准施肥。

    1. 基肥

    基于黄瓜产量和土壤地力的正确基肥施肥模式是“有机肥(生物有机肥)- 秸秆 - 化肥”优化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为 50% 左右,基肥化肥养分用量占化肥(基肥 + 追肥)养分总量的 15%左右。曲堤黄瓜多为秋冬茬和冬春茬,建议施入腐熟有机肥 4~5 m3/667 m2(或生物有机肥 1000~1200 kg/667 m2),秸秆 / 稻壳 1000~1500 kg/667 m2,化肥15~20 kg/667 m2(尽量选用低磷化肥品种),硅钙钾镁肥 60 kg/667 m2,深翻 25~30 cm 后旋耕、起垄。

    2. 滴灌追肥

    按土壤地力、种植品种、生育阶段等选择肥料种类及营养配方,适当添加腐殖酸类、氨基酸类、鱼蛋白等具有促生抗逆作用的功能性有机肥调节蔬菜生长。以薄肥勤施为原则,视天气情况、土壤含水量,一般 7~15 天滴灌 1 次。滴肥液前先滴 5~10 min清水,然后打开肥料母液贮存罐的控制开关使肥料进入灌溉系统,使肥料母液以一定比例与灌溉水混合后施入田间。肥液滴完后再滴 10~15 min 清水,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防止肥液结晶堵塞滴灌孔。

    3. 幼苗期

    黄瓜苗期对水肥需求量偏小,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不需要追肥。

    4. 抽蔓期

    黄瓜抽蔓期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在满足植株生长的同时,还要促进花芽分化及花蕾的形成,此时的营养供给直接影响到黄瓜成熟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抽蔓期共追肥 1 次,选用平衡性滴灌水溶肥,如 N:P2O5:K2O 比例为 21:21:21+TETE 指螯合态微量元素,下同),施用 5 kg/667 m2。同时,施用腐殖酸、氨基酸、鱼蛋白等功能性有机水溶肥 5 L/667 m2

    5. 开花坐果期

    黄瓜开花坐果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需要及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满足植株生长、花芽分化、果实膨大。开花坐果期,每 10~15天左右追肥 1 次,共追肥 2 次,选用平衡性或高磷型滴灌水溶肥,如 N:P2O5:K2O 比例为 21:21:21+TEN:P2O5:K2O 比例为 16:20: 14+TE,每次施用 8~10 kg/667 m2,第 2 次加入腐殖酸、氨基酸、鱼蛋白等功能性有机水溶肥 5 L/667 m2

    6. 结果初期

    共施肥 2 次,每 15~20 天追肥 1 次,选用高钾型滴灌水溶肥,如 N:P2O5:K2O 16:8:32+TE,每次施用 10~15 kg/667 m2,第 2 次加入腐殖酸、氨基酸、鱼蛋白等功能性有机水溶肥 5 L/667 m2

    7. 结果盛期

    共施肥 5~7 次,10~15 天追肥 1 次,选用高钾型滴灌水溶肥,如 N:P2O5:K2O 比例为 16:8:32+TE,每次施用 8~10 kg/667 m2

    8. 结果末期

    共施肥1次, 选用高钾型滴灌水溶肥, 如N:P2O5:K2O 16:8:32+TE 施用 8~10 kg/667m2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设施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疫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蓟马等。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1. 农业防治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连续结瓜能力强、适应性广、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黄瓜品种,如‘亮剑’‘津强 220’‘绿优二号’‘绿宝珠 11 号’等。

    2. 嫁接育苗

    嫁接换根是提高蔬菜对土传病害和非生物逆境抗性的有效手段。工厂化嫁接育苗通过种子消毒、嫁接愈合、株型调控等流程培育无病虫健壮黄瓜种苗,可有效预防黄瓜根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

    3. 轮作套种

    轮作是预防黄瓜多种病害的有效措施,夏季换茬黄瓜可与豇豆轮作,秋冬季换茬可与葱、蒜、韭菜类蔬菜轮作,有效降低病原菌基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同时,黄瓜行间可套种三叶苜蓿,提高土壤肥力,控制杂草危害。

    4. 清洁田园

    在病虫害发病初期将病叶、病果甚至病株及时摘除和清理,防止病原物在田间扩大蔓延;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如吊蔓、摘除老叶、卷须等,以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预防病菌、虫卵孳生和蔓延;在黄瓜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残茬并全部运出基地外集中深埋,以减少病虫害基数;及时消灭菜地周边及田间的杂草,可地面覆盖黑色地膜创造黑暗环境抑制杂草生长。

    5. 控制湿度

    湿度调控包括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两个方面,适宜的黄瓜田间持水量 70%~90% 为宜,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60%~90%。高畦栽培有利于调控黄瓜根系的土壤湿度,地膜覆盖有利于控制土壤水分向棚室内散发,利于空气湿度的调控;秋冬茬黄瓜栽培要注意 9~10 月连阴雨天气棚室周边的排水工作,避免雨水渗到棚内增加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同时要及时观测棚室内的温湿度,如果湿度过大,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无论是否晴天,都应适当放风散湿。

     

    6. 物理防治

    1高温闷棚

    在高温空茬期,棚内通过施用未 / 半腐熟有机肥,深耕开小畦灌水后铺地膜并密封整棚,20 cm 土壤温度达到 50℃后保持设施密闭 10~20 天,可预防黄瓜立枯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疫病等。

    2除湿机

    在黄瓜大棚内,每 300 m2放置一台安信除湿杀菌机,设定自动除湿,动态湿度即时显示,通过内置水箱或外接软管排水,排出的水可回收利用。

    3防虫网

    黄瓜定植前,用防虫网覆盖黄瓜大棚出入口及所有通风口,阻止粉虱、蚜虫、蓟马、甜菜夜蛾害虫进入黄瓜棚内危害,要求选择使用 60 目以上的防虫网。

    4铺设银灰膜

    利用蚜虫、蓟马等害虫对银灰色光的负趋性,在黄瓜棚内覆盖银灰色地膜,有效驱避蚜虫、蓟马等害虫。

    5悬挂色板

    利用昆虫对不同光波的趋性,可在大棚内悬挂色板进行诱杀害虫,减少虫害的发生,防止病毒病传播危害。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白粉虱,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等害虫,一般要求在棚室内悬挂密度为80~100 /667 m2,悬挂高度距离黄瓜生长点 15~20 cm 处。

    6频振式诱虫灯

    利用害虫趋光性,在黄瓜大棚内安装频振式诱虫灯,可诱杀美洲斑潜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蓟马等多种害虫,杀虫效果显著。每个大棚悬挂一盏 PS-15 型杀虫灯即可,悬挂高度距离地面约 1 m 左右。

    7. 生物防治

    1天敌防治

    害虫监测,定植后采用色板监测或目测害虫种群发生情况,发现害虫即可开始防治。一是防治粉虱类害虫,天敌品种为丽蚜小蜂、斯氏顿妥螨,丽蚜小蜂按照 2000 /667 m2,隔 7~10 天释放 1 次,连续释放 3~5 次;斯氏顿妥螨按 10000 /667 m2,隔20~30 天释放 1 次,连续释放 3~4 次。二是防治蓟马类害虫,天敌品种为小花蝽、黄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小花蝽按 300~400 /667 m2,隔 7~10 天释放 1 次,连续释放 2~4 次。黄瓜新小绥螨或巴氏新小绥螨按 5~10 / 株释放 1 次,20 天后按 20~30/ 株再释放 1 次。三是防治蚜虫类害虫,天敌品种为食蚜瘿蚊、瓢虫、蚜茧蜂,食蚜瘿蚊按 200~300/667 m2,隔 7~10 天释放 1 次,连续释放 3~4 次;

    瓢虫(卵)按 1000 /667 m2,隔 7~10 天释放 1 次,连续释放 2~3 次。

    2生物药剂防治

    多种生物药剂对防治黄瓜病害有很好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效果。哈茨木霉可防治灰霉病,枯草芽孢杆菌防治黄瓜白粉病,春雷霉素可防治细菌性角斑病。淡紫拟青霉可防治根结线虫,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杀菌素可防治粉虱,藜芦碱、鱼藤酮、除虫菊素、苦参碱等药剂可防治蚜虫,乙基多杀菌结果末期素、多杀菌素等药剂可防治蓟马,浏阳霉素可防治螨类。

    8. 化学防治

    瓜农可下载“安信果菜诊病”APP,用手机扫描病斑,快速诊断出病害种类,选择持效期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立即喷药防治。同类农药在黄瓜生长季节使用不超过 3 次,以免产生抗药性。在喷药器械选择上,要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进行选择,如静电喷雾器、烟雾机、精量弥粉机等均可考虑,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可选用烟雾剂或喷洒超微粉剂防

    治。

    9. 土壤消毒

    发生根结线虫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严重的大棚,需要用棉隆等土壤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步骤为土壤消毒前,将基肥和稻壳等有机肥深翻入土中,但微生物菌肥切忌不能提前施入土中,因为棉隆是灭生性的;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 60%~70%,根据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的轻重,在土壤表面撒施 10~40 kg/667 m2棉隆,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均匀,立即覆盖地膜,四周压实保证不漏气,否则降低药效,密封 20~30 天后,揭开地膜,松土透气 7~10 天后,方可种植。

    10. 棚室消毒

    定植前要对棚室进行消毒处理,可用 200 g/L 的氟酰羟 • 苯甲唑悬浮剂 750 倍和 5% 阿维菌素悬浮剂1000 倍,喷洒大棚膜、架材等大棚内各个角落,然后用硫磺粉和百菌清烟剂熏蒸消毒。

    11. 药剂防治

    1病害防治

    黄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有黄瓜立枯病、猝倒病,施用 30% 甲霜 • 噁霉灵水剂 40 g/667m2,喷淋黄瓜茎基部。黄瓜伸蔓期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蔓枯病,可施用 100 g/L 氰霜唑悬浮剂 40 mL/667m2,或 300 g/ 升醚菌 • 啶酰菌悬浮剂 45~60 mL/667 m2,或 250 g/L 嘧菌酯悬浮剂 60~90 mL/667 m2。开花结果期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疫病、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可施用200 g/L 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 40~50 mL/667 m2,或46% 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40~60 g/667 m2,或 43%氟菌 • 肟菌酯悬浮剂 15~25 mL/667 m2,或 18.7% 烯酰 •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75~125 g/667 m2,或 10% 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13~20 mL/667m2,或 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33~47 g/667 m2,或 255 g/L 异菌脲悬浮剂 12~20 mL/667 m2,或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20~40 mL/667 m2

    2虫害防治

    黄瓜幼苗期的主要害虫有白粉虱,可施用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0~12.5 g/667 m2,或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1~6 mL/667 m2。黄瓜伸蔓期的主要害虫有小菜蛾、美洲斑潜蝇,可施用 10%虫螨腈悬浮剂 33~67 mL/667 m2,或 11% 阿维 • 灭蝇胺悬浮剂 45~70 mL/667 m2。开花结果期的黄瓜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蓟马、茶黄螨,可施用 34% 乙多 •甲氧虫悬浮剂 20~24 mL/667 m2,或 20% 呋虫胺可溶

    粒剂 20~40 g/667 m2,或 43% 联苯肼酯悬浮剂 20~30 m L/667 m2

    三、效益分析

    通过应用新优品种、嫁接育苗,结合有机肥、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曲堤黄瓜产量提高 10% 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 30% 以上,节省化肥用量 30% 以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种植成本降低 15%,农产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达 100%。综合测算,增收 1000~1500 /667 m2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