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集成技术研究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右侧显示栏目
  • 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
  • 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集成技术研究

    188021 阅读 2013-06-28 发布时间

     

    获奖项目: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集成技术研究
    获奖等级: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刘洪禄,吴文勇,杨培岭,郑文刚,李久生,李其军,武菊英,郝仲勇,张建丰,王富庆
    主要完成单位: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推荐单位:北京市
    项目介绍:
    本成果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研究领域。
    本项目在国家、省(市)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历经15年,系统开展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水肥调控机理、节水关键设备、技术集成应用等研究工作,在以下三方面取得创新:
    1、植物需水诊断方法与灌溉决策技术
    开创性地研制了基于大型高精度杠杆称重式、水位可控式蒸渗仪和信息实时监控的智能化植物需水诊断平台,解决了同类装备尺度小、抗干扰能力弱、灵敏度低、功能单一等突出问题。国内首次系统提出了定量表征设施农业、果园、绿化植物等都市灌溉型植物SPAC水分传输关系方法,揭示了常见都市灌溉型植物(26种设施栽培植物、6种果树和52种绿化植物)耗水规律及其与土壤水分环境的响应关系,明晰了都市灌溉型植物土壤水分-产量/品质-根冠发育交互作用机制,明确了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设计耗水强度、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等关键设计参数,构建了基于植物需水信息的优质高效灌溉决策方法;率先提出了节水型绿地建植模式,选育出7个抗旱观赏草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2、灌溉水肥一体化调控原理、技术与产品
    国内首次构建了喷灌条件下植物冠层截留水量损失估算模型,提出了土壤水氮淋失与喷灌均匀系数的定量表征方法和不同气候区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取值范围;揭示了滴灌施肥时机、频率和浓度对层状土壤硝态氮扩散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滴灌土壤水氮调控技术与方法。研制了分形流道灌水器、自吸式局部灌溉系统、深层坑渗灌水器等4 种新型灌水设备,具有抗堵塞能力强、灌水均匀度高等优点;开发了4 种农业水肥智能监控设备,发明了多点土壤水分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信息获取方法,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价格降低40%-60%;构建了基于B/S模式的全国农田墒情信息网络平台;提出了面向设施农业、果园、绿地的高效灌水技术优化选型配套模式,解决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水肥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3、基于目标耗水量(ET)阈值的都市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
    系统地提出了基于目标耗水量(ET)的农业用水管理方法,建立了区域目标ET 阈值、现状值与预测值的计算方法,定量筛选了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及其优化配套模式,构建了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果园智能化精量灌溉技术集成模式和都市绿地“清水零消耗”生态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提高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

           获国家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获植物新品种权7项,获软件著作权18项;发表论文228篇(SCI-31篇、EI-57篇),出版专著8部;编写技术标准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北京、天津等12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实现节水8.4%-38.1%,增产8.3%-24.3%,培训1.26万人次。近三年推广面积441.38 万亩,节支增收总额13.63亿元。2000年-2011年,累计推广面积912.96万亩,累计节支增收总额22.76亿元。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