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右侧显示栏目
  • 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
  • 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129618 阅读 2014-09-29 发布时间

    获奖项目: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获奖等级:2013年度国家科学进步奖

    获奖级别: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董合忠 李维江 辛承松 段留生 孙学振 等 

    项目介绍: 发展滨海盐碱地植棉对提高棉花生产能力、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重大意义。但滨海盐碱地含盐量高,盐分的季节性与空间性变化大,棉花成苗难、产量低的问题突出。该项目创建了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在相关理论和配套专利产品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成苗难、产量低等难题。

    1、研究发现滨海盐碱地局部控制降低盐碱危害和促进成苗的理论,并创建了盐碱地沟畦覆盖调减盐分含量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以沟畦覆盖种植为核心的抗逆成苗丰产技术,并配合平衡施肥、防早衰等构建盐碱地植棉体系,取得与非盐碱地相同的高产水平,并注意覆盖棉田的残膜回收和短季棉晚春播种等替代或不用地膜绿色环保技术。集成以保苗技术为核心,分类施肥、熟相调控和轻简管理为关键内容的技术体系,连续6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主推技术,成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平均增产1030%,省工20%以上。

    2、创制了滨海盐碱地植棉配套产品。研制出适于滨海盐碱地沟畦覆膜种植的棉种精播机,以及盐碱地残留地膜清理机、棉秆还田机、中耕除草施肥机等专利机械;育成适宜滨海盐碱地种植的系列棉花新品种,皆通过国家或山东省审定;发明了增强棉花耐盐性的种子处理技术、专用叶面肥和有机肥等,实现了农机与农艺、品种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3、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产、学、研、企和农民协会相结合的示范推广网络,自2005年开始整体应用,至2012年累计在山东、河北、天津和江苏等省市推广5643万亩,增产皮棉47569万千克、棉子72880万千克,通过节本增产,新增经济效益110.3亿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