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银耳2号新品种选育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右侧显示栏目
  • 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
  • 川银耳2号新品种选育

    2441 阅读 2020-08-31 发布时间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银耳是我省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之一。现有栽培品种少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其优良性状已逐步退化,单产不断下降,生产上迫切需要优质高产的银耳新品种。为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银耳新品种育种研究,拟期望选育出高产优质的菌株。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2.1 技术原理:课题组依据GB/T21125-2007《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采用系统选育的程序,从野生银耳中选育出川银耳2号,经生物学特征、遗传性鉴定、农艺性状、品质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证明该品种是一个不同于现有栽培品种的银耳新菌株,经多年试验研究与示范,总结出与之相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2.2 性能指标:获得银耳新品种一个-即" 川银耳2号" (川审菌2013 006);经多年试验研究与示范,总结出与之相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连续4年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表明,川银耳2号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1%以上;3年的多点生产试验表明,川银耳2号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2.5%以上,实现平均每50kg耳棒产耳185g。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经专家组鉴定,该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 3.1 项目针对通江银耳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开展银耳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对丰富通江银耳品种,促进银耳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立项正确。 3.2 采用系统选种程序,从野生银耳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经生物学特征、遗传性鉴定分析,证明是这个不同于现有栽培品种的银耳新菌株,于2013年11月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3 品种选育采用经生物学特征、遗传性鉴定、农艺性状、品质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创新性。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适合四川地理、生态和产业环境,已在项目区应用实施3年,各项关键技术接近成熟,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四川相似的环境和条件下的集约化生产基地推广应用,也可供我国其它银耳产区借鉴。可应用于优良银耳品种引进、筛选、优良菌株选育等领域。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试验示范阶段,此品种累计栽培416万斤棒,累积新增产值157.18万元,新增利润21.991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因此,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川银耳2号具有出耳整齐、农艺性状稳定、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但新品种的优势还没有被大多数耳农认识,因此其推广应用进程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